印光大師十念法(文白對照)
印光大師十念法,由民國高僧印光法師于1917年所開示,即邊念佛邊從一到十計數的攝心念佛方法。
印光大師十念法原文:
至于念佛,心難歸一。當攝心切念,自能歸一。攝心之法,莫先于至誠懇切。心不至誠,欲攝莫由。既至誠已,猶未純一,當攝耳諦聽。無論出聲默念,皆須念從心起,聲從口出,音從耳入。(默念雖不動口,然意地之中,亦仍有口念之相。)心口念得清清楚楚,耳根聽得清清楚楚,如是攝心,妄念自息矣!如或猶涌妄波,即用十念記數,則全心力量施于一聲佛號。雖欲起妄,力不暇及。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。在昔宏凈土者,尚未談及。以人根尚利,不須如此,便能歸一故耳。(印光)以心難制伏,方識此法之妙。蓋屢試屢驗,非率爾臆說。愿與天下后世鈍根者共之,令萬修萬人去耳。
所謂十念記數者,當念佛時,從一句至十句,須念得分明,仍須記得分明。至十句已,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,不可二十、三十。隨念隨記,不可掐珠,唯憑心記,若十句直記為難,或分為兩氣,則從一至五,從六至十。若又費力,當從一至三,從四至六,從七至十,作三氣念。念得清楚,記得清楚,聽得清楚,妄念無處著腳,一心不亂,久當自得耳。須知此之十念,與晨朝十念,攝妄則同,用功大異。晨朝十念,盡一口氣為一念,不論佛數多少。此以一句佛為一念。彼唯晨朝十念則可,若二十三十,則傷氣成病。此則念一句佛,心知一句。念十句佛,心知十句。從一至十,從一至十,縱日念數萬,皆如是記。不但去妄,最能養神。隨快隨慢,了無滯礙。從朝至暮,無不相宜。較彼掐珠記數者,利益天殊。彼則身勞而神動,此則身逸而心安。但作事時,或難記數,則懇切直念。作事既了,仍復攝心記數。則憧憧往來者,朋從于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。大勢至謂“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”利根則不須論。若吾輩之鈍根,舍此十念記數之法,欲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,大難大難。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,乃即淺即深,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。但當仰信佛言,切勿以己見不及,遂生疑惑,致多劫善根,由茲中喪,不能究竟親獲實益,為可哀也。掐珠念佛,唯宜行住二時。若靜坐養神,由手動故,神不能安,久則受病。此十念記數,行、住、坐、臥皆無不宜。臥時只宜默念,不可出聲。若出聲,一則不恭,二則傷氣。切記!切記!
印光大師十念法白話文:
至于念佛,心難得歸到一處,應當攝住心神懇切地念,自然能夠歸一。攝心的方法,首先要做到至誠懇切(有改過之心)。心不至誠,想要攝心是行不通的。既已經做到至誠了,但仍然沒做到純一,應當攝住耳根認真地聽佛號。無論是出聲念還是心里默念,都必須念從心里起來(非有口無心,心里一定要有佛號,不光是從口出),聲從口中發出,音從耳朵聽入(每個字都要叫的真切,只有聽清楚后,方才可念下一個字)。心、口念得清清楚楚,耳根聽得清清楚楚(聽時如在默念時也感覺嘴在動),如此攝心,妄念自然停息了。如果妄念之波仍然涌動,就用十念來記數,則全身心的力量,施于一聲佛號之上,雖然欲起妄念,心力無暇顧及。這種攝心念佛的究竟妙法,在以往宏揚凈土的人,尚未談到,是由于當時人的根基還很利,不須如此,便能使心歸一的緣故。我因心難制伏,才識得這種方法的妙處,舍棄這種方法不能成就。屢次嘗試屢次驗證,不是隨便主觀臆斷亂說的,愿和天下后世鈍根的人共同學習,令萬修萬人去啊。
所謂十念記數法,在念佛時,從第一句到第十句,必須念得分明,還須記得分明。到第十句念完,又必須從第一句念到第十句,不可二十、三十地念。一邊念一邊記,不可以掐念珠(掐念珠易分心神),只憑心記。如果十句一氣念下來較困難,也可以分為兩口氣,即從一到五,從六到十。如果還是覺得費力,可從一到三,從四到六,從七到十分作三口氣念。念得清楚,記得清楚,聽得清楚,(每個字都要念的清楚,聽的清楚)妄念無處落腳,這樣一心不亂的境界,時間長了就可以自得了。須知這里所講的十念,與晨朝的十念,攝妄念的道理則是相同的,而用功卻大不一樣。晨朝的十念,念完一口氣為一念,不論佛號數的多少;十念法以一句佛號為一念;晨朝十念只早晨十念即可,如果二十、三十念,則會傷氣成病。十念法則是念一句佛,心里知道一句,念十句佛,心里知道十句。從一到十,從一到十,即使每日念數萬聲,都這樣記。不但能去妄念,還最能養神。隨快隨慢,沒有一點停滯防障,從早念到晚,沒有不合適的。比起掐珠記數的,所獲利益有天大差別。用掐珠法時身體緊張而心神勞動,用十念法則身體放松而心神安定。
但做事的時候,可能難以記數,那么就懇切地一直念。等事做完了,仍然重新攝心記數;于是往來遷徙之心,都跟從于專注一境的佛號中了。大勢至菩薩講“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”利根人我們就不說了,象我們這樣的鈍根人,放棄這種十念記數的方法,想要“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”,太難太難了。又須知曉的是,這種攝心念佛的方法,是即淺即深、即小即大的不思議法。所以應當至誠相信佛所說的話,切莫以自己智慧知見達不到就生出疑惑來,致使多劫以來累積的善根,因為這樣生疑而喪失,不能究竟親自獲得實益,才是令人悲哀的。掐珠念佛,只適合于行走和站立兩種時候,如靜坐養神,因為手要動的緣故,心神不得安定,時間長了就會得病。此十念記數法,行住坐臥,都沒有不合適的。躺著的時候不可出聲,如果出聲,第一是不恭敬,第二是傷氣對身體不好,一定要記住。
- 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原文
-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
-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
-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?神通怎么修?
- 戒除邪淫得清涼
-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
- 念佛怎樣“發愿和回向”?
- 佛前懺悔發愿文
-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
- 簡單的早晚課
- 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
- 最常用回向偈、回向文
- 《太上感應篇》原文及白話譯文
-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
- 曹操投胎轉世變為豬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
- 生死關全集
- 溺亡頑童假念佛,疑慮重重終往生
- 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全文
- 凈宗朝暮課本
- 凈修捷要
- 凈土宗十三祖-印光大師簡介
- 山東慶云金山寺十二歲于澤奇小菩薩往生紀實暨生前故事
- 印光大師十念法(文白對照)
- 佛說無量壽經
- 徐清賢往生紀實,亂心念佛佛也迎
-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
- 夢到過世的親人他們是否沒投胎?
- 真念佛人有佛光注照
-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
-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
-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
- 近現代往生紀實(近現代四川境內的往生紀實)
- 《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》原文
- 阿彌陀經白話文
- 三世因果示現的145種果報,對照查看一下自己的情況!
- 專念名號一農婦預知往生百日前
- 天親菩薩略傳
- 夏蓮居老居士凈語
- 善女人往生傳
- 凈宗同學修行守則
- 兩位法師一同發愿,感佛來迎同時往生
- 山東慶云金山寺十二歲于澤奇小菩薩往生紀實暨生前故事
- 無神論者歸彌陀,敬禮往生放光佛
- 有因才有果,不要只認果不認因
- 曹操投胎轉世變為豬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
- 溺亡頑童假念佛,疑慮重重終往生
-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,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奇香
- 專念名號一農婦預知往生百日前
- 聾啞人往生前竟能聽見聲音并開口念佛
-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
-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?
- 對于念佛求往生,你有做到“至心”嗎?
- 要知道自己往生凈土的最大障礙是什么
-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,不可不信
-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
- 專心一志念佛,體發異香往生
- 徐清賢往生紀實,亂心念佛佛也迎
- 九殿閻王——平等王
- 信佛因緣,皆得往生(內附視頻)
-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
- 欲決定往生者,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
-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
- 《了凡四訓》: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?
- 什么是因緣果報?因果是如何運行的?
-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
- 奶奶往生記
-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?趁年輕先走可以嗎?(視頻)
- 百歲老人往生記
- 《太上感應篇》原文及白話譯文
- 《凈土圣賢錄》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
- 八位民國時代女居士往生紀實
- 近現代往生紀實(近現代四川境內的往生紀實)
-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?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
- 女人度化兒子信佛而后往生極樂世界
- 往生論節要
-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?
- 印光大師十念法(文白對照)
-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
- 拜佛與醫學
- 諾那呼圖克圖傳略
-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
- 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全文
-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
- 阿彌陀經白話文
- 凈土十要
- 大般涅槃經全文
-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
-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
- 觀經四帖疏
- 谷響集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
- 拜佛與醫學
- 當代往生紀實
- 華嚴經凈行品淺釋
- 早吃素
-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
- 往生紀實
-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
- 大佛頂首楞嚴經
- 念佛法要
- 五福臨門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
- 法藏法師:凈土深義
- 明信因果
- 凈土十疑論
- 臨終關懷
-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
- 往生論注大意
- 凈土女居士往生
- 蕅益大師法語
-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
- 《悲華經》原文
- 阿彌陀經要義
- 諦閑法師:普賢行愿品輯要疏
- 印光大師論外道
- 凈土修學導引
- 印光大師文鈔
- 凈土的見證
- 往生隨聞錄
- 凈土宗教程